99’因父親定居黑龍江而有了第一次的大陸行,在哈爾濱下飛機時,當下的第一個念頭:要不是爸爸定居在此,我這輩子也不可能來這。去年11月和同事聊天,談到今年過年想上哪玩?當時就想:還沒環島呢,就差花蓮到太麻里一段。沒想到12’ …,在台東車站下車看到月台的景象時,那月台好有哈爾濱車站的味道。
這次『台東信行寺-景觀組菩薩修行與休閒』活動,計有兩天:
前一天:下午六點集合搭火車前往台東信行寺。
第一天:早課→大悲懺法會→加路蘭→知本→信行寺。
第二天:卑南文化公園→鹿野高台→大坡池→關山→信行寺→賦歸。
抵達信行寺時已是夜裡23:30了,禮佛後隨即安單。
翌日早齋後出坡,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環境,大殿右側以通廊連結著寮房,形成一個庭院,簡單的只有一棵茄冬與草皮。大殿正前方是一草皮與碎石鋪面形成的開闊空間,大殿與寮房後方則隔一條巷道與民宅相鄰。我們法鼓山一不燒香、二不焚紙、三不放炮,安安靜靜的禪修,相信鄰居諸位菩薩們應能親身感受師父推動的新六倫的感受是多麼的祥和了。四周則以台灣土肉桂、緬梔、金露花與花格磚所構成的圍籬與外界作一區隔,整體呈現出一種簡約的美,除了讓人覺得舒服外,還不失它應有的功能。
法會,多了不少生面孔,噢,不,是當地的信眾。感恩師父將佛法的好傳播各地,希望能早日花開遍地。下午前往加路蘭。加路蘭是一濱海公園,雖然氣象說有寒流來,但台東已在北回歸線以南,說冷也只能說是涼了些,不過,風還是大了些。法師帶領我們在風中經行,由慢而快,體驗在風中放鬆的感覺,隨後在海岸堤防上打坐。看著深邃得海水;再看著一個個浪頭拍向海岸,眼裡看的是海浪;身體感受著海風的吹拂;眼鏡逐漸被「鹽水煙」遮蔽,心裡想著法師的開示:海納百川才能成其大。海能容納萬物而無怨言。
也想起了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尚善若水。水還是水,它的分子式是H-O-H,並不因為其他物質而改變其本性,一群水分子,成就了河、海、江、洋,十年大旱,海平面不能減損分毫,也不因十年大水災,而增加分毫。而我們呢?喜歡吃好的、穿好的、看好看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蒙蔽了本性;背了滿身的業障而不自知。我們的本性,就像水分子式是H-O-H一樣,一旦回復了本性,就能不受外界的影響,這種人一多,何愁人間沒淨土!
隨後搭車前往知本森林遊樂區。比較了南〈台東〉北〈法鼓山〉植物的差異,受益頗多,唯入侵植物則不分南北都長的很好。知本森林遊樂區原生林面積廣闊,環場步道外側都是,常有獼猴出沒,法師與帶隊的國欽師兄均有交代:獼猴野性未改,侵入牠們的地盤又招惹牠們的話,恐遭攻擊。在步道的後段,出現零星落單的獼猴。最後一隻,法師向牠念佛號,願牠因聽到這聲聲的佛號的因緣,來生轉世為人好好修行。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經行至卑南文化公園,做完八式動禪,現地打坐。隨後由法師親自導覽卑南文化公園園區,首先帶我們去看師父的足跡唷,期勉我們踏著師父的腳印完成他的志業。知道了原住民們的聖山---都蘭山,死後土葬也要腳朝聖山。也看了原住民們的實品住屋,從簡單的架構,看的出他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對祖靈的敬畏。
用過早齋鹿野高台賞景,大夥躺在滑草坡上,軟軟的草皮試試用滾的下山,沒當過兵的玉盆與他家的小菩薩,滾沒兩下就歪了---當過兵的都知道該怎麼滾。臨上車前看到一塊石頭,剖面呈現六角形,這是澎湖特產:柱狀玄武岩。有機會再來的時候,得問問。
在下一個行程---大坡池,法師帶我們面對湖水打坐。我不乖,眼睜睜的看著湖裡頭那幾隻水鴨,一會潛水,沒多就又鑽出水面,如此反覆;從湖的這頭到那頭,直到從我眼界消失。我的左面是海岸山脈,右邊是中央山脈,應該有條斷層從我底下穿過〈不久後就知道確實有一條活斷層在腳底下〉。
兩大板塊在這裡相撞,撞出高山,直到現在這兩大板塊仍在相互擠壓,從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前就開始撞,今天過後,還要再撞幾百幾千萬年,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才會合而為一。這種偉大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二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所看到的或許與現在差不多,但是二十萬年後,我們還能存在這個地球上嗎,短短百年生命,能看到什麼?什麼都看不到,那還有什麼好爭的?就連隨手撿的一顆石頭,生成年代都幾百千倍於你我的歲數,爭什麼?
看看水鴨時時在覓食,鮮有在嬉戲的,反觀我們,平平是地球上的居民,怎會差那麼多?因為我們人類有觀察力,有創造力。觀察到火因而有了熟食,有創造力因而有種植植物與圈養動物,改變了食物採集方式,讓人類有時間去思考,綿延種族。
跟我們十分相近的猿與猴就不行,能成為人,在演化的過程就有如「盲龜穿木」般,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發現火,沒有種植食物,我們肯定像那群野鴨般時時覓食而無暇嬉戲,更別說修行了。偏偏就有那些「焦芽敗種」在那搞破壞讓債留子孫。師父所提的心六倫盡人皆知,也是最實際的對治之道。不要債留子孫,好讓人類種族永續綿延。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向佛祖告假候北返,法師、國欽師兄及其同修親送至台東火站,銘感五內,直呼:來總本山,看我們的!
後記:環島?還沒完哩,還差台東到太麻里一段,相信菩薩有更好的安排!每個人都是行囊滿滿,上車前玉盆囑咐寫篇心得,所見所聞疏漏頗多,望請諸位菩薩多多斧正,讓本篇更完善